(记者 韩扬 通讯员 刘新兴 梁昱)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金普新区提出,要更加奋发向上、主动作为,打造“一地一极三区”取得重大进展,在大连“两先区”建设、“五个中心”能级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环境、公共服务、城市环境、治理水平、生活品质全方位提升,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取得重大进展。为此,全区将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结构,其中“433+1”现代产业体系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金普新区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立足产业体系完备、工业基础厚实和临港靠海区位优势,坚定实施“智造”引领计划,以数字技术赋能五大优势产业,推进优势制造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规模裂变、现代服务业品质升级,加快构建“433+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代表大连制造、中国制造的标志性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群,建成东北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选择和培育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由改革开放,从大连经开区走来的金普新区,经过近4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渐成为东北地区开放度最高、现代产业特征度最明显的产业集聚区。‘十四五’时期乃至其后,是金普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关键期,产业的选择不能简单地主观判断,必须从实际出发,兼顾当前的发展和服务于地区的长远未来。” 金普新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说,“基于此,金普新区聘请大连本地智库团队对全区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对金普新区的产业进行了整体谋划,提出了构建‘433+1’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重拾‘闯’字精神、当好‘跳高队长’,锚定经济总量占据大连‘半壁江山’目标,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文章,打造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
据介绍,“433+1”的现代产业体系,“4”是指提升4个优势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包括培育全国一流的循环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建设东北亚汽车产业新城、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全链条发展生态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第一个“3”是指培育发展3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深耕做精新材料细分领域、构筑新能源创新发展先导区和推进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第二个“3”是指做优现代流通、滨海旅游、现代金融3个高品质的现代服务业;“1”是指用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责编: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