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咱们金普办企业真是太便利了,工作人员周到热情的服务特别暖心。在新办企业时还送给我们这么大的礼包,简直是太赞了!”3月1日,金普新区“新办企业大礼包”的首个受益者——浮光(大连)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
“新办企业大礼包”是金普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为助力新区“双高领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而创新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让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政策红利,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从“零成本”到“跨区通办”
——办事新体验 金普最舒畅
在这份红彤彤的“新办企业大礼包”里,有营业执照正副本、五枚印章(即法定名称章、合同专用章、发票专用章、财务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章)、税控设备(按需),还有特意为企业准备的设立之初需要了解的新区投资指南、惠企政策、人才供给和政策、首贷中心金融服务、工程项目审批手续等相关资讯及经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新开办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金普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依托专区窗口,安排专人解答企业设立、“大礼包”申领流程等问题,为企业开办提供“保姆式”一对一贴心服务,确保疑难问题有人管、及时答。
金普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局还通过梳理新区惠企政策,研发惠企政策平台,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惠企政策线下窗口,受理企业和群众相关政策咨询。目前,已发布的35条惠企政策均已汇编成册,放入“大礼包”中供企业查阅、申报。为优化营商环境,金普新区一直在持续推进更多更便民的惠企举措,切实提升新区政务服务效能。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办事效率高不高,群众最有发言权。最近,居住在甘井子的姜先生对这句话有了切身感受。2月9日,姜先生因急于办理“股权及股东变更”业务致电金普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后发现,姜先生居住地距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较远,但离甘井子区行政服务大厅较近。金普新区“跨区通办”窗口工作人员及时联系甘井子区行政服务大厅,详细告知情况后,通知姜先生可就近到甘井子区行政服务大厅“跨区通办”窗口办理此业务。第二天,姜先生在甘井子区“跨区通办”窗口顺利提交相关材料,金普新区工作人员迅速联系后台进行材料审核,在两区的通力合作下,姜先生的业务从开始办理到审核通过,仅用了30分钟。
姜先生所享受到的服务,是今年初金普新区打通地域限制,与甘井子区联手创新开展的“跨区通办”业务,该项业务也实现了金普新区政务服务新突破。
新春伊始,金普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局紧紧围绕大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和新区“双高发展领跑年”动员部署会议相关部署要求,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金普最舒畅”营商服务品牌。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便利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金普新区依据《大连市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工作机制》,结合新区、甘井子区实际工作情况,对两区共同纳入“一窗受理”事项进行了深度梳理。
自今年2月起,金普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大连市率先设立“跨区通办”窗口,推出两区“跨区通办”政务服务217项。该举措打破了政务事项属地化办理限制,为企业群众“就近办”再辟新径,进一步节省了企业群众办事时间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跨区通办”仅仅是今年金普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众多创新举措之一,未来金普新区还将探索推出企业行政执法备案制,试点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举措,落实容错机制,避免企业因小过失而贻大发展;打造“企业法人空间”,企业法人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相关审批事项并实时了解办理进度;加快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实现村(社区)政务服务驿站建设全覆盖,力争“自然人”务事项全部进入驿站办理等一系列便民措施。
从“一网通办”到“一窗受理”
——山海关不住 金普加速度
3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题为《大连金普新区:山海关不住 金普向未来》的文章,对金普新区的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整版报道。文中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受到了“金普速度”:2021年,金普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6.3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210.32亿元,全口径税收598.3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42亿美元,占大连市68.3%;引进省外内资330.3亿元,占大连市23.2%;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到大连市近六成。
近年来,金普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迎来了快速发展。“东北瞪羚企业第一区”、东北首家“首贷中心”、东北第一“专精特新”孵化区、东北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东北地区第一个“3+1+1无人驾驶场景”、东北首座“五位一体”盛港综合能源补给中心、辽宁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区、全省首个“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国家级口岸资质……每一项都是金普新区腾飞路上的注脚。
从2019年打造“项目浪潮年”,到2020年打造“项目服务年”,再到2021年打造“营商环境提升年”,金普新区不断积累蓄势,谋划储备项目1002个、总投资9143亿元,涉及数字经济、集成电路、新能源、文旅、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实现项目总量创历年最佳、支撑能力创同期最强、项目质量创历史新高。
据统计,近三年来,金普新区累计开展各类招商活动7576次,累计签约富士电梯及升降设备、克诺尔汽车零部件新工厂、大连数谷、华润置地智慧生命科技园、众益·圆梦海岸等项目797个,总投资额约10300亿元,签约项目数量平均增速53%,投资规模平均增速42%,其中签约内资项目747个、外资项目50个。真可谓“山海关不住,投资到金普”。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并公开出版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正式对外发布,首次展示了国家级新区改革实践的首创经验和典型做法。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杨洁在有关采访中回答“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方面有哪些新进展”这一提问时,特意提到了金普新区。他说:“大连金普新区推出《金普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两年行动方案(2020—2021)》,设定18个领域103项改革任务,最大限度压减企业办事的环节、材料、时间、费用,着力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同时,新区主动向省政府申请省级行政职权31项,向市政府申请市级行政职权65项,实现‘新区事新区办’目标。”
从“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再到“山海关不住、投资到金普”,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金普新区充分释放了市场活力,它就像珍贵的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2021年金普新区新增市场主体2.8万户,同比增长19.7%;强力推进“一网通办”改革,整合19个部门可纳入“一窗受理”事项689项,梳理细化800个小项,打造“统一收件、按责转办、统一督办、统一出件、评价反馈”业务闭环;开展企业投资承诺制、容缺受理服务、不见面审批,实现“即来即办”374项、“秒批秒办”65项、“全程网办”588项;完成大连自贸片区、普湾经济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区级首批赋权1713项,在东北地区首开先河;以“金普惠民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基调,布置5个领域10个单元50件惠民实事项目,总投资34.3亿元,投资总量、项目质量、涉及领域均实现大幅增长……
当前,金普新区稳中求进,努力跑出2022“双高发展领跑年”领跑加速度。2月25日,金普新区招商团举行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经贸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18个项目现场签约,其中既有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项目,又有金融投资、医疗康养、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还有城市综合体和城市开发建设等项目。这是金普新区2022“双高发展领跑年”起步即加速的领跑之举,也彰显了金普新区打造“东北第一强区、全国一流新区”的实力和作为企业投资兴业热土的风采。
从全面优化到有求必应
——优化无止境 永远在路上
“优化营商环境是个系统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金普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虞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的一句话,也表达了金普人对营商环境建设的执着追求——“优”无止境。
营商环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凝结在每一项举措、每一项服务中,从“营商环境提升年”“营商环境指标全面优化年”,到“‘一网通办’提质增效年”“政务服务有求必应年”,每一项创新举措的提出与实施都是从企业需要与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为便利企业群众办事,提升服务效能,金普新区推行政务服务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为解决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开展“全时办理”服务,在行政服务大厅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让企业群众真正享受到24小时365天的全时服务。下一步,24小时自助服务覆盖面,将延伸拓展至全区各银行网点。
金普新区还强势推出“2.0升级版”政务服务大厅,围绕“智能导服、收办分离、线上线下融合”的建设目标,对区级政务服务大厅进行升级改造,分别设置智能导服区、商务区、帮代办区(咨询中心)、电子化专区、一窗综合业务服务区、出证区、新办企业专区、便民服务区、出入境服务区和建设项目联审区。同时做好预约叫号系统、信息公开及查询系统等智能式、自助式平台建设,努力打造一个环境更加优美明净、布局更加合理规范、功能更加完善便利、服务更加优质便民、审批更加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大厅,让企业群众切身体会到“新大厅、新服务、新体验”。
很多投资者创业之初,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这个区域的行政服务水平,为了确保让投资者到金普干事创业“最舒畅”,金普新区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创业服务理念。
“为了让广大市场主体来金普投资放心、创业安心、生活舒心,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从市场准入,到事中事后监管全生命周期,打造稳定可期的一流营商环境。”虞舸说。生命周期创业服务理念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在创办前期要贯彻执行好两张清单:一个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实现“非禁即入”;另一个是正面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其次,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重复检查,推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备案制度,做到“无事不扰、有事担责,有问必答、有错必纠”。三是开展包容审慎监管举措,落实容错机制,推行首次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免罚,避免企业因小过失而贻误大发展。
营商环境建设无小事,越是细节之处,越能彰显出新区“亲商、安商、富商”的诚意。营商环境建设局紧抓“服务”二字,坚持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感受、群众评判为标准,真心真意为企业群众提供增值超值服务。如: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梳理优化了跨部门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构建由区本级大厅、街道大厅、村(社区)服务驿站构成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年内全区所有村(社区)全部建立服务驿站,有关自然人事项全部进入驿站办理;打造惠企政策平台2.0版,推进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和免申即享等服务,切实为企业及群众服好务。
虞舸表示,营商环境与新区发展紧密相连,2022年,金普新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将持续创造新的制度优势,以营商环境的最优带动投资创业的最热,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新区领跑“双高发展”的新征程上永葆蓬勃生机,让金普这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新区永远活力四射。
责编:数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