憬园社区党委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思路,立足民生需求,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打造了憬园社区红梅创业就业基地,以“以己之长,服务于民”为服务宗旨,社区志愿者牵头“找订单”,企业“下订单”、社区“派订单”,居民“接订单”的“四单”闭环灵活就业服务模式,将企业适合居家生产的加工环节“搬”到社区就业基地,带动辖区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待业人员就业,搭建“家门口的就业平台”。
红梅居民服务队名字里“红梅”的由来还得从其创始人开始说起,服务队创始人兼负责人是憬园社区居民,名叫宋颖越,小名“红梅”,由于她平日里就热心肠,因此大家平日里都亲切的喊她小名“红梅”。“红梅”由于做过脑瘤切除手术身体条件不支持她参加强体力劳动,所以一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生活变的愈加艰难。社区了解到其生活情况后,安排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并多次帮助她联系工作,社区的帮助让“红梅”暖在心里、记在心上,于是她把想组建一支红梅近民服务队伍的想法告诉了社区书记与工作人员并得到了肯定和支持。
社区党委和妇联共同发力,以社区一处公共用房为阵地,成立了憬园社区红梅就业创业基地。在社区的监督下,日常管理由红梅负责,社区志愿者积极链接外放手工制品厂家洽谈沟通,厂家将手工制品外包下放给红梅创业基地并负责培训和收发成品,社区发布通知,招募有意愿的低收入困难居民、照顾孩子的妈妈等特殊人群,在创业基地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手工加工作业,构建了“政府搭台、企业发包、社区承揽、居民生产”的模式。
就业基地成立至今,10名低收入人群和特殊人群通过红梅就业创业基地实现了灵活稳定就业,每人平均月收入2000元,每年为家庭增收2万余元。先后与金龙筷子厂和珑祥橡胶公司两家企业开展联建,承接纸盒加工、挂绳、贴纸等简单手工加工作业,居民不仅不用担心原材料和销路问题,还为居民“量身定制”工作岗位,拓宽就业渠道,让辖区困难群体、低收入家庭、照护孩子的妈妈等特殊人群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在照顾家人的同时,利用闲余时间“灵活就业”贴补家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发扬劳动光荣的美好品德。
“感谢红梅基地给我们提供了这些手工活,让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赚取工资,改善生活”“以前待在家里没什么事做,现在来到这里有工作、有朋友,我性格开朗了不少”……居民们在红梅就业基地集中作业,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做手工一边拉家常,在增收的同时结交了新朋友,促进了社区邻里和谐。
今后,憬园社区红梅就业创业基地会继续挖掘手工活厂家,丰富手工活种类,扩大居民受助面,将项目常态化、精准化运转,让居民不断增收,提升辖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真正让居民的物质强起来,精神富起来,生活美起来。
责编:拥政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