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氛围专业而不失活泼。在马蹄子村志愿者刘丽君的主持下,经验丰富的张晓波教官带领14人专业团队,将抽象的急救知识转化为一堂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生命必修课”。活动打破传统讲座模式,以“讲练结合,全员实践”为核心,聚焦三大救命关键技能。
课程始于创伤应急包扎,针对常见的切割伤、摔伤,张晓波教官现场示范快速止血技巧与科学包扎法。孩子们化身“小医生”,认真练习包扎技巧。随后,课程聚焦于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官结合模型,分步骤清晰讲解应对成人、儿童气道梗阻的救援技巧,“剪刀、石头、布”的口诀简洁易记。活动的“硬核”环节——心肺复苏黄金四分钟教学将学习推向高潮,教官利用人体模型,详细解析了按压点精确定位、按压深度与频率把控、规范人工呼吸方法以及标准化流程。
实践出真知,生命教育重在“习得”。本次活动最鲜明的特色是高度沉浸的强互动体验。张晓波教官率领的专业团队分组下沉,一对一、手把手指导每个操作细节,耐心纠正孩子们包扎的手法和按压的力度,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切实“上手”。在扣人心弦的心肺复苏实操环节,孩子们在教官和专业志愿者的守护下,用训练假人体验胸外按压所需的力量与节奏。他们一边操作,一边默念要点“01, 02, 03…”。完成按压后,孩子们脸上洋溢的成就感和坚定的眼神,是对“生命守护者”身份最珍贵的领悟。“比我想象中难!按对位置真的能救人!” 此起彼伏的童声讨论和主动提问,成为安全意识扎根心田的生动注脚。
目睹村民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志愿者团队的专业投入,张晓波教官由衷感慨:“将急救技能的种子播撒进农村(社区),就是在为未来储蓄最宝贵的生命希望!”这堂由专业力量与基层骨干共同完成的生命教育课,意义深远,硕果盈枝。
此次活动是构筑乡村青少年安全防护网的关键实践。未来,登沙河街道将持续深化“校社家+青年骨干”联动机制,鼓励由青年志愿者牵头,在村中常态化开展急救技能“微课堂”,将知识转化为日常守护力。当书本知识化为手中真本领,当小小肩膀萌生守护责任,登沙河的孩子们与家庭,正稳稳地走在更为安全的成长之路上。本次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村民的家庭应急能力,更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公益理念在希望的田野上广泛传播。登沙河街道将以此次活动为桥梁纽带,积极链接各方专业资源与人才力量,让安全守护的涓涓细流,汇成润泽登沙河畔万千家庭的磅礴江河!
责编:登沙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