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金普新区获批一周年之际
□ 先导区报评论员
一个地区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2014年6月23日,就是这样的一个日子。
这一天,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大连金普新区。第10个国家级新区、东北地区惟一的国家级新区诞生,掀开地区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从30多年前的“神州第一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20多年前的东北第一个保税区大连保税区,5年多前的大连新市区金州新区、普湾新区和保税区,到目前总面积约2299平方公里、在已获批的12个国家级新区中面积最大的大连金普新区,这片土地无疑是一片机遇垂青之地。
而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经由多年的改革开放,这片土地上埋下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种子,生长出先行先试的力量。这力量,让这片土地上的建设者牢牢地把握住了每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是勇气,是胆识,更是智慧。
获批设立一年来,从省金普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到市金普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再到2015年3月12日正式成立金普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金普新区的建设步伐由小到大,由缓到急,直至“加速度”迈进。
“要使新区真正成为改革的试验田,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扩大开放的新平台,城乡统筹的先行区,人才聚集的新高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唐军如是说。
“必须举全市之力,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这一神圣使命。”市长肖盛峰的话掷地有声。
“大连的全面深化改革,要在金普新区先行;大连的体制机制创新,要在金普新区先试。”“要努力干出一番既无愧于历史又泽及未来的伟大事业,共同开创金普新区更加美好的明天!”市委常委、金普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世坤信心十足。
言必行,行必果。围绕国家赋予的“一地一极三区两中心”战略定位,一系列关乎金普新区未来发展的动作随着党工委、管委会的成立迅速展开,成果凸显——
建设“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金普新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启动月余,在谈企业已达100多家,签约企业已近30家。
打造“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全员招商”成为共识,干部联系企业的“企业联系人”制度已经落实,上海宇培集团、新加坡丰树集团、日本美浓工业株式会社、法国奥布杜瓦公司、荷兰利安德巴塞尔公司等中外企业纷纷与金普新区签署协议。
成为“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先行区”,新设立企业“三证一章”审批创全国最快速度,1个工作日办结;小型餐饮企业“四证联审”审批开全省先河,10个工作日办结;取消“一址一照”限制东北率先,部分企业实行住所集中登记,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
还有与周边实现交通一体化的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通用航空产业园、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项目的推进,以及进一步更新观念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等等,都为金普新区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绘就更新更美的画卷奠定着基础。
“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这份自信,正引领金普新区第一代建设者向着美好明天进发。
未来的金普新区,必将以傲人的雄姿屹立于黄渤海之滨,成为大连的骄傲、辽宁的骄傲,成为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一颗闪亮的明珠,成为国家级新区的排头兵。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