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天诞生200多个老板,每百人中就有1名创业者,每小时都有1项发明专利在申请……这是勇于创新创业的“大连速度”。
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人才引进无藩篱……这是推进创新创业的“大连力度”。
市委书记甘当“大连智造”推销员,局长手机成为创业热线,开发区办公楼也让给创业孵化器……这是呵护创新创业的“大连温度”。
“创新让传统支柱产业‘老树发新芽’,创业让现代服务业‘新芽成大树’。大连正拿出‘闯关东’精神,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积聚新动能。”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说。
……
10月12日《人民日报》一版、六版分别以《创新创业的“大连力度”》、《创新创业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把脉大连“三度”》为题,对创新创业的“大连”力度进行了全面报道和高度评价,高度概括为科技创新“顶天立地”,为先进制造业强筋骨;业态创新“铺天盖地”,让现代服务业迈健步;草根创业“欢天喜地”,扩大就业有了新出路;支持创新创业的力度,来源于理清观念,解放思想;支持创新创业的力度,来自于深化改革释放的滚滚红利;创新难,创业不易,“因为政策引导得好,大连创业氛围明显浓了。”在本篇报道中,对金普新区亦着重墨,本报就其中有关金普新区创新创业方面的报道进行摘转。
创新创业如火如荼,离不开支持的沃土。市委常委、金普新区、金州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世坤表示,大连是国家级开发区最集中的地方,是东北地区科研成果最集中的地方,万人拥有专利发明量全国最高,仅国家高新企业就有上千家。这些就是大连人创新创业的底气。东北振兴看辽宁,辽宁振兴看大连,大连振兴看新区,我们的后劲就是创新。
——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激发新活力。
今年教师节,大连光洋科技集团科德数控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前来“拜师”的日本客人。日本三菱重工驻中国市场的30位高管,在看到光洋自主研发的光栅尺等数控机床核心部件时由衷赞叹:“这是今后5到10年日本要专注研发的关键部件,没想到光洋领先了这么多!”数控机床,工业母机,智能制造的灵魂。在光洋科技,一排排高档机床代表了“中国智造”即将攀越的新巅峰。
“谁说东北制造业都不行了?”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说,“关键零部件和核心工艺的自主创新,不仅让我们替代进口,更实现高端出口,现在订单多得都不敢接了。”光洋只是“大连智造”的缩影。创新创业正孕育大连转型升级的新活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年初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化工、造船、装备制造业为传统支柱性产业的大连也难独善其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业态支持培育,“三手”一起抓创新。正是不搞空中楼阁、实事求是的创新创业才赢得今天的成绩。
大杨集团是大连本土服装品牌,一度受到欧美市场萎缩的影响而销售低迷。在政府支持下,大杨找到了专业化、差异化、网络化的转型新路,现在创世高级定制订单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旗下线上品牌优搜酷,今年前8月销售收入增长了40%。“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政府没有把传统制造业当包袱,而是帮我们想出路,谋新路,给了我们转型升级的信心。”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说。
支持创新创业的力度,来自于深化改革释放的滚滚红利。目前东北经济的主要问题就是体制机制问题,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还是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政府权力减了,审批时间短了,创新创业愿望更浓了。
半小时办完核名,不到一小时拿到营业执照,一个工作日办结“四证一章”登记,所有审批都在一栋楼里完成……今年9月在金普新区注册大连罗特威直升机研究所的投资人陈百寿深有感触:“其他城市最快也要5个工作日才能审批完成,金普新区只要一天,这速度比美国还快!”
在全国率先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大楼之外无审批”,这是金普新区的承诺,也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不断创新审批机制,让金普新区形成了“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创业环境,上半年,金普新区就吸引了3149户内资企业注册,同比增长62%。
——推进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重头戏,税负轻了,壁垒少了,创新创业动力更强了。
金秋9月,大连湾跨海大桥打下“第一钻”。这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我国又一项特大规模桥、隧、岛跨海交通集群工程项目,更是大连市建市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体市政基础设施,标志着大连在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破除投资藩篱,减轻企业税负,政府一手为企业“开源”,一手帮企业“节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众创业潜力。直接为创新企业减轻税负,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缓解企业“融资贵”,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正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王金海 陆娅楠)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