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一线窗口工作人员说“不”;不许投资项目在窗口被延误
(记者 方亮)昨日,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推出“双不许”服务。这一举措“剥夺”了一线窗口工作人员的“否决权”,今后,窗口受理业务时,工作人员只能说“行”,不能说“不行”。
日前,上海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只说‘行’不说‘不行’”的“窗口无否决权”改革试点。11月25日,本报摘发相关报道,在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引起强烈反响。为进一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行政效能,新区行政服务中心积极复制上海浦东新区的先进做法,并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双不许”服务举措,要求一线窗口工作人员在受理的首要环节,遇到任何情况,不得随意说“不”,要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及时研究新情况、回应新要求、解决新问题;对于投资项目,中心工作人员要人人有责、主动服务,促进项目以最快速度落户新区,不许延误办理。
其实,在行政服务中心,一线窗口工作人员并不会随意说“不行”。对于材料齐备、符合要求的“标准化”诉求,一线窗口工作人员很快就会亮起绿灯。说“不行”的情况往往集中在以下三种:一是不属于本部门受理范围;二是不符合申请条件;三是申请内容还处于模糊地带或空白领域。但一线窗口工作人员的一句“不行”,不仅容易让办事人员奔波在反复补交材料的路上,也容易将创新创业扼杀在摇篮之中。
为此,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分别为三种情况开出了“药方”:对于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一线窗口工作人员要为申请人“指好路”,不能说“不知道”“不清楚”;对于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一线窗口工作人员要“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要什么,应达到什么标准,通过提供办事指南、审批样表等方式,让服务对象少跑腿;对于处于模糊地带或空白领域的,窗口要第一时间请示、上报,不得延误。而当服务对象的申请确实不满足审批要求时,一线窗口工作人员也不能直接说“不”,需报告窗口负责人,由窗口负责人对申请对象做出有依据、合情理的解释。
对于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申请,一线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及时受理、办理。对因特殊原因急需办理的审批事项,窗口应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主动服务、全程跟踪,支持企业发展,促进项目落户;对新区建设项目,窗口要严格执行联合审批相关文件,全程指导、全程协调、全程陪办、全程跟踪,窗口间要积极沟通、协同办理,不允许出现窗口之间不对话、服务对象跑断腿的“击鼓传花”现象,确保投资项目不在窗口被延误。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