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综合信息

新区改革创新“蹄疾步稳”

信息时间::2016-01-21

字体:[小]

  作为全国第10个、东北地区第1个国家级新区,金普新区自成立以来,坚持把先行先试作为最大的政策优势,成立了8个专项改革创新工作组,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人才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创新社会治理、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专项推进,用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活力、凝聚发展动力,推动区域更好更快发展。

锐意改革动真格

  “金普新区最大优势就是先行先试,金普新区一定要发挥这一优势,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勇于担当,只要符合新区发展要求的、符合企业和群众利益的,就要放胆子去闯、放手去试!”——张世坤

  元旦前夕,新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将城乡规划、建筑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等8项权力下放到街道,并在全区成立21个行政执法大队,由执法大队行使局下放的执法职能,负责街道和大黑山风景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这引发了很多市民及基层执法人员的热议。

  “去年,领导来街道调研时,我们反映过由于街道层面没有行政执法权,很多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但真没想到,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会来得这么快。”马桥子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区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项改革难度很大、很复杂,涉及到很多部门。不惧阻力、不怕矛盾,毅然决然地推动改革,体现的正是新区要在改革中冲破障碍、在创新中促进发展的决心。

  同样大刀阔斧改革的还有行政审批制度。去年,新区“亮出”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投资审批负面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单6张政府清单,什么事情归谁管,什么事情不该做,均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新区18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151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同时,不断优化审批环节,目前,219个审批事项开通网上预审,24项可以网上办理,审批事项要件和流程优化比例达到86%。
 

改革前行步伐稳

  “改革中,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放权、授权和用权的关系,要做到依法依规推进改革,确保每一项改革都要有法有据。”——张世坤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怎样在新常态下主动作为,把握“变”与“稳”的平衡,至关重要。

  传统产业增速放缓,怎么办?新区的回答是,在帮助传统产业渡过难关的同时,积极抢占新兴产业战略新高地。目前,跨境电商、大宗商品交易等产业在新区正风生水起。以双D港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的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自去年5月10日挂牌以来,已注册中外企业200余家,承接企业入驻的一期产业园内已是“一房难求”。以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入驻小窑湾国际商务区,增强了新区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区的信心,目前,小窑湾国际商务区确定进驻的金融及类金融企业80余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已经开始运行。

  企业有难,帮不帮?新区建立了“企业联系人”制度,614名处级以上干部一对一联系企业,主动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多措并举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49家企业获风险补偿贷款11.4亿元,30多家企业获应急转贷专项资金2亿元。同时,“金普99”等一批众创空间及孵化基地相继建立,使新企业设立变得几乎“零门槛”。而“四证一章”“四证联审”等审批方式的推出,更极大地简化了审批流程,激发了市场活力。去年,新区新注册企业4800户,增长62%,创历史最好水平。

  新区在主动改革创新的同时,也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等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新区成立了自贸区推进小组,协调金州新区、普湾新区、保税区及海关等部门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并不断深化中韩贸易合作区建设,促成与日本福冈战略特区合作,推动中新生态城项目落地,并纳入辽新理事会、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框架。

  过去的一年,新区既有时不我待的干劲,也有“静待风来”的稳劲,正是在这“动”与“静”中,新区的改革创新“蹄疾步稳”,为未来发展与稳定夯实根基,踏浪前行。  (记者 方亮)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