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美丽新区、宜居新区”,这是金普新区成立后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最抢眼的关键词语。节能降耗,空气质量,PM2.5数据,水源治理,造林绿化……金普新区成立以来,以生态宜居新区建设为核心,正不断努力构建“山地满林化、城乡园林化、路河海岸全绿化”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贯彻新《环保法》、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以生态文明创建和污染控制为抓手,在生态建设、污染减排、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去年,新区PM2.5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80微克/立方米,均低于全年目标值,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4天;森林覆盖率达到33%,林木绿化率达到36.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1%,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8平方米;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绿化率分别达到100%……这些数字,都说明了新区生态之“变”。
去年是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年”,蓝天、碧水、城美、环境安全、生态文化提升“五大工程”进展顺利。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5大措施30类工程;开展抗霾秋冬行动;淘汰黄标车;编织水源地“保护网”;调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VOC整治……一系列工作使新区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
“听说咱们区开展了青山生态系统建设,能让森林拥抱城市,我们生活在绿色的城市中感觉很舒心。”市民徐旸说。的确,能让城乡居民共享青山生态系统建设带来的成果,是这项工程最大的回报。今年,新区青山生态系统建设总投资2.7亿余元,绿化总面积2000余亩,植树62万株,绿化道路总长度54.22公里。建设项目包括青山工程、城市绿化等6个方面,目前,已经完成前期规划、设计,预计3月下旬全面进场开工,清明节前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
“我在开发区生活了快30年,原来公交车经过的地方都是黑烟滚滚,现在基本看不到冒着黑烟的公交车了。”家住开发区马桥子街道倚山里社区的付大爷说。为了改善大气环境,新区加快淘汰老旧公交车,更换环保车。随着大连正达汽车客运有限公司新的气电混合动力客车上线运营,实现了全区绿色公交车在用率达到90%以上,并全部达到国五标准。到目前,全区4家主要公交公司已累计投入2亿余元,更换LNG天然气公交车、气电混合动力客车、高压共轨车590辆。
清洁生产能够实现企业高技术、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既有利于防治环境污染,又有利于企业发展。新区环保部门鼓励、支持、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去年,全区又有大连三荣水栓有限公司等12家重金属企业进行第二轮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未来在新区,高能耗、高成本、高污染的企业将退出历史舞台。 (记者 韩扬)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