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综合信息

一心一意 筑梦“网上自贸区”

信息时间::2016-09-08

字体:[小]

   金普新区发展跨境电商,并未单纯地复制杭州等地区的做法,而是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出了全新的道路。在政府、电商、制造、外贸等企业的携手合作下,金普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在规范中健康发展,辖区企业正迈出一步步“走出去”的步伐,一曲“网上自贸”的旋律已逐渐谱写成型。

传统企业发展电商平台,电商企业深耕“末梢”市场

   “我17岁开始创业,一路诚信经营。现在新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就像给我插上了再次腾飞的翅膀。”华因魔方电子商务(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芳告诉记者,2015年5月,金普新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暨中韩贸易合作区成立并开始招商,她这个做传统企业“老人”的热情被瞬间点燃。华因魔方于同年8月成立并入驻金普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经过前期大量调研与策划,这家新公司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了金普新区乃至东北首个工业电商平台。

  在华因魔方的电商平台上,刘瑞芳利用多年积累的供货商资源,甄选国内外诚信企业做平台代理。同时,还采纳老客户的推荐,实现优质供应商的共享。这样一来,平台上的产品价格透明、最优,还得到了供货质量保障。此外,华因魔方虽然刚刚起步,却能做到货到付款、平台开放,这些举措都吸引了优质供销客户的青睐。从今年8月正式运营至今,平台上已经拥有3万类产品,月交易额达到100万元。今年目标是,供应商达到300家、产品增加到50万类。对于未来发展,刘瑞芳告诉记者,未来平台不但会对接国外订单,增加解决方案功能,而且还将向在线智能制造订单发展。据介绍,当企业遭遇技术难题、需要“外援”的时候,华因魔方的平台便会发挥“技术供应”模式,通过对接高校、研发中心、研究所,来为企业提供“技术产品”。另外,新区制造业企业非常多,吸纳这部分企业入驻平台,提供“非标制作”,可帮助制造企业开拓更多市场。

  “我们现在借着新区发展跨境电商契机,正在着手深耕更加细化的市场。”和华因魔方不同,休珀施托雷(大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经在电商领域摸爬滚打了近10年。公司执行董事韩慧慧告诉记者,休珀施托雷主营金属加工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劳动保护、物料搬运等七大产品,是六大进口品牌的中国总代理,所以拥有充分的价格优势和库存保障。凭借公司多年积累下来的强大供应链优势,休珀施托雷欲借助新区跨境电商的便利政策,在以往“大而广”的基础上,增加“小而精”的精细化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日本工业用品采购。韩慧慧称,现在平台上销售的产品,较以往更深化、更专业,比如针对一种产品增加了更多的系列、价位、品牌。由于产品种类丰富、库存充足,客户在平台上可从货比3家变为货比10家。目前2000多个品牌、近百万产品、客户能便捷地搜寻和购买到合适的产品,都成为该平台吸引客户的“杀手锏”。据悉,休珀施托雷的电商平台自8月起开始正式经营,预计年末可达到50万营业额。未来企业还将增加品牌和增设保税仓,缩短供货周期,吸引更多客户。

  在保有传统贸易发展的前提下,借助电商平台使企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并探索出更多的前行之路。这些企业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大潮中的快速反应以及长远规划,可以说为金普新区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样板间”。

外贸企业加速转型升级,跨境企业再探全新商机

   2013年,辣苹果网络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几名合伙人决定将企业从传统的进出口贸易转向电子商务。辣苹果借助资深外贸基础,搭建电商平台,实现跨境商业往来,目前企业在韩国已与首尔产业振兴院、韩国贸易馆、元洲医疗产业基地等8个政府主导的扶持国际贸易的机构建立了战略同盟。平台上已有395个签约品牌,2万多个备选品牌,预计2018年签约品牌将达到20万家。2015年,辣苹果将销售商品范围扩大到了教育产品,携手韩国最大的美容培训学校Allonge,打造跨境创新教育平台,将“国际教育”拿到跨境平台上“销售”,这种模式在新区尚属空白。据介绍,该平台授课模式为跨境远程授课,未来将依托实体校区网状覆盖,利用APP移动端、电脑PC端等媒介,进行美容、美发、礼仪、咖啡调制、产品应用等培训课程,后续还可提供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出国进修课程。学员接受培训毕业后,将统一颁发Diploma&澳大利亚Massage Schools of Queensland国际资格证。近日,平台首批封闭定点美容培训班即将展开招募。跨境创新教育平台的建成,将为金普新区人提供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国际教学的机会。

  另外,在跨境进口零售模式方面,除了实行“实体门店+手机跨境电商+海外自销直营”模式外,新区跨境企业还另辟了不少“蹊径”。由大连凡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悦惠淘”,主营母婴、美妆、居家百货、健康食品等几大类。除了平台销售,悦惠淘还大力发展加盟连锁店经营模式。“公司刚成立时,设立了在大连开20家、东北开200家分店的目标,那时已经觉得很乐观了,但谁也没有想到会发展这么快。”总经理马悦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已经在合肥、武汉、苏州、长春、哈尔滨等地设立了49家连锁店,已正式开业的有28家。目前,公司还在进行“自动售卖机”的测试,预计本月末不少居民便能在小区门口的售卖机上自助购买进口产品。 

企业产品“出海”巧抬身价,制造企业出国悄降成本

   2015年,浙江省服务贸易协会秘书长陈永强曾在金普新区作过一场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讲座,他当时举出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令在场的听众无不感慨——一个售价为499美元的iPad,研发最高附加值配件的企业可以赚到259.6美元,但是富士康代工生产,却只能赚到9美元;一个企业代工贴牌的办公椅,售价仅二三百元,但同样的产品,企业用自己的品牌放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竟售出了近千元的价格。想要打破底层的“命运”,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借由跨境电商平台提升产品利润、开拓海外市场,从而获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帮助新区企业产品“借台入海”,也就此成为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可喜的是,目前新区与国际电商巨头Ebay、韩国Gmarket等电商的合作进展顺利,现已有多家企业的产品开始在这些平台上销售,并顺利产生了订单。“没想到还挺受欢迎。”新区跨电办主任孔永泽说,实验区成立当天就有腾讯大辽网、韩国UUS株式会社、赛伯乐投资集团等20家企业签约入驻,随后东北亚丝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快速打造出东北亚丝路商城,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但是新区将企业“推”出海外的步伐始终未停歇,通过沟通洽谈,韩国KKN集团将提供Ebay和Gmarket网络平台,销售由丝路购和大商天狗提供的中国商品。新区产品顺利走进全球消费者的视野,不但没有花政府一分钱,还打响了“新区招牌”。

  除了出海抬身价外,新区不少企业还将目光瞄向了FTA国家的产业园。伊美雅(大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有着20余年服装代加工历史,今年随着新区政府的引导,开始开发自有品牌,并利用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试水海外市场,主要以美国中端市场为主,目前来看,虽然还在打知名度阶段,但产品的点击量转化率还是挺高的。据企业负责人杜向平介绍,目前伊美雅传统贸易的出口额为每年3000万,他制定了一个5年计划,期间将推动网上订制、建海外仓、美国注册品牌等工作,预计5年后可突破5000万出口额。同时,杜向平不久前随新区跨电办带领的考察队伍前往韩国,发现韩国产业园政策十分优惠,目前杜向平以及不少制造企业纷纷筹划在韩国投资建厂,未来利用中韩FTA以及当地注册品牌,将会加速新区产品走向世界,并使得产品附加值得到更进一步提升。

  金普新区拥有400多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1300多家进出口贸易企业、400多家传统物流企业,以及万余家轻工、高端制造和配套加工等企业,是中国东北地区工业产业基础非常好的区域。跨境电商正成为金普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相信此时新区企业所迈出的小小步伐,都将成为带动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记者 王敏)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