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5月,海关特殊监管区实现保税监管货值402.48亿元,增长9.06%
(记者 张荔娜)今年1至5月,海关特殊监管区实现保税监管货值402.48亿元,增长9.06%;实际进出口222.8亿元,增长19.36%;保税港区集装箱吞吐量124.82万TEU,增长21.30%;大连港口岸集装箱吞吐量386.68万TEU,增长1.6%……一系列数字表明,随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大连保税区的政策功能优势不断增强,并实现了新突破。
“在提升功能政策方面,我们将自贸试验区建设和特殊功能政策相叠加,不断完善特殊监管区基础设施,在大型设备融资租赁、跨境电商、汽车平行进口、保税展示交易、先入区后报关、进口货物预检验等保税功能方面不断创新突破。同时,还先后完成了《促进大连汽车平行进口产业发展方案》的起草任务,协调相关部门落地汽车平行进口企业保税仓储政策等。”保税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基于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的挂牌,保税区由此开启转型发展新篇章。围绕“自贸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结合区域实际,保税区进一步完善自贸工作体系,制定工作规则、实施计划、指导意见、重点任务、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特殊监管区基础设施,在加快建设查验场地的同时,出口加工区卡口信息化升级正式启动;经与海关部门反复沟通,大连港二号路时隔12年后重新打通,不仅将一、二、三期码头再度连为一体,极大地提升了港航物流组织效率,而且大幅缓解了疏港路交通压力及周边地区噪声扰民问题。
在自贸政策的牵引下,工、农、中、建、交5大国有银行和大连银行先后在保税区成立自贸支行,金融改革创新的框架全面拉开,带动保税区市场贸易更加活跃。截至目前,已引进贸易企业1500余家,其中注资过千万元企业285家。同时,新成立明丰化工、天翔能源、宝珑供应链、森立达木材4个贸易招商平台;众易空间累计吸纳企业2500余家;石油交易所完成首笔线上交易。物流业集群规模继续扩大。上半年,借助临港产业集群优势,保税区提升多式联运效率,畅通东北物流大通道,实现海铁联运187万标箱,增长22%,发出中欧班列188列、货物1.5万标箱。临港产业快速聚集,呈现出汽车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临港制造业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捷报频传的良好态势,其中大连航空客运量增长16%,利润总额增长23%,上缴税金1亿元。自贸试验区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大龙网、敦煌网、大渔网、中免友谊、越洋物语、工行融e购、卓志供应链等多家企业纷至沓来;200余家传统贸易公司进军跨境电商领域。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