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搁浅两年的北青线剩余工程开始施工,横亘在道路红线外6户养殖户与工程施工之间的“疙瘩”终于“遇暖而化、从疏而解”。得知北青线预计十一前全线贯通的消息,二十里堡街道三房身村村民言语中充满欣喜与期盼。
当年"疙瘩"
北青线,西起二十里堡街道三房身村,东到亮甲店街道葛麻村,与201国道、盖亮线相连,全长8.5公里,总投资1.4亿元,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作为保税区自2012年以来陆续启动的‘三横六纵’路网工程中,连接二十里堡与亮甲店的最关键‘一横’,自2014年开建的北青线建成后,一方面将有效缓解201国道的交通压力,方便周边居民出行,另一方面可以使二十里堡保税生态城与亮甲店中心区域紧密联系,改善投资环境。”保税区城建交通局基建科科长吴畏告诉记者。
但就在工程仅剩最后300米时,由于红线外6户从事貂和狐狸养殖的养殖户因担心道路施工和通车后噪音对养殖产生影响,开始阻拦施工。“他们要施工的话,我们就不能养殖了。”养殖户燕玉玺对记者说起当时的情形。而作为施工单位,负责的是道路红线内的工程施工,对红线外养殖户的诉求和阻工现象没有办法。养殖户、施工单位、二十里堡街道等之间多次沟通,都未达成一致意见。养殖户心里有“疙瘩”,工程受阻搁浅。这期间,亮甲店工业园接洽的重点项目,因交通不便受到影响,居民出行条件也迟迟得不到改善。
今年“解扣”
“我们对目前的处理情况还是满意的。”燕玉玺对记者说,“一是最近相关方面跟我们沟通了多次,态度很诚恳;再就是路建成后将评估噪音对养殖的影响。”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协议书”,每一份都有保税区城建交通局和二十里堡街道办事处三房身村民委员会的印章,上面写明“道路通车后由区城建交通局聘请有资质的评估公司进行道路现场噪音评估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若对养殖户有影响按程序开展下步相关工作。”
二十里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硕介绍,街道和村工作人员先后7次入村到户做思想工作,讲解方案,取得绝大多数养殖户的理解和支持。“还有不同意方案的,今天早上我们现场谈判,最终都签了协议书,同意施工。”
推进北青线剩余工程,也是7月28日新区领导调研保税区时的要求。保税区管委会“马上办”,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昨日早7时,保税区城建、信访、公安、消防等单位和街道、村共同进场,实施保护性施工。
就接下来的工程建设,吴畏介绍,“按照‘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要求,今天开工后,我们先把自来水原水管线迁移工程完成,8号左右开始道路填方、路基碾压等,确保十一前竣工通车。”
得知此事的三房身村村民孙长选告诉记者,他也从事养殖业,这条路修好,心情也舒坦,“遛弯也敞亮!” (记者 包时光)
/短评/
办法总比困难多
道路是资源流通的动脉,“此路不通”,则发展无门。北青线剩余工程这一搁浅两年的工程,最终政府、施工单位和养殖户达成一致意见,解开了群体利益诉求和全局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之“扣”。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的责任,让本该早就竣工通车的工程一拖再拖?但不管怎样,我们都更愿意看到今天的局面:充分沟通、互相理解、取得共识。这一结果也得出这样的启示:发展的路上,办法总比困难多!
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也会越多。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是值得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深思的课题。保税区管委会对“马上办”精神的践行,对“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要求的遵循,让养殖户被其连续多次的“诚恳”沟通所打动。这期间,各方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持了充分的沟通。因此,归根结底,只要下定决心,明白发展“为了谁”,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毕竟解决问题的办法总要比问题本身多得多。
(包时光)
责编: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