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到金普新区,区域经济社会取得无数发展成就。而比这些成就更难得和宝贵的,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借鉴意义、产生深远影响的经验做法。“马上办”,便是其中之一。
让兄弟开发区
都来学习的“马上办1.0”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各开发区的硬件设施水平基本拉齐,大连开发区的先发优势不再明显。为适应发展要求,加强软环境建设,增创大连开发区的新优势,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保证外商投资企业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快速解决,1993年7月2日,大连开发区正式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这也是全国首个“马上办”办公室,堪称“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1.0版”。
第一任“马上办”办公室主任宋海青清楚地记得,“马上办”成立后解决的第一件事,是生产服装的日本富田公司打来电话,说企业的服装熨烫能力不足,导致上万套服装无法如期交货,想自建锅炉。当时,许多人不同意,认为建锅炉就要有烟囱,有烟囱就会污染空气。“建烟囱会有污染,但一定有办法解决污染问题。而如果一个外商因为无法建锅炉而影响正常生产,它带来的负面连锁效应将难以预料。我们绝不能给自己树一块负面的广告牌子。”最终,在“马上办”的坚持和协调下,富田公司的锅炉如期建成,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事实证明,“马上办”的坚持是正确的。富田的日方总经理回日本后,到处宣传大连开发区对企业意见和建议的重视,夸赞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好、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好,一切为企业着想,夸奖“马上办”是真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富田总经理的宣传影响力很大,带动了更多日本企业来开发区投资建厂。
“马上办”由此打响了“头一炮”。从此以后,无论大连工业团地等项目建设,还是佳能、万宝至马达等企业发展,凡是遇到困难时,总少不了“马上办”的身影。以“当天的事当天办,该办的事马上办,会议决定的事跟踪办,小问题当大事办,潜在问题超前办,未反映上来的问题主动办”为工作方针,雷厉风行、说做就做、说到做到的“马上办”,为大连开发区赢得了极大的正面效应和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力,再创了投资环境新优势。
当时在“马上办”主持日常工作的张广仁回忆说,当年,中央电视台和日本及港澳台媒体纷纷就“马上办”进行报道,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外商看到报道后,想来开发区投资,直接就找到了“马上办”。全国许多兄弟开发区也派人来学习,仿效设立了同样的机构。至今,还有开发区保留着这一机构。
服务再升级、效率再提高的“马上办2.0”
2000年,随着大连开发区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取代了“马上办”的职责,“马上办1.0”结束了历史使命。
宋海青的回忆中记载,那时的大连开发区,机构少,人员精。“我办公室的墙上和每名工作人员的桌子上,都张贴或放着一张及时更换的‘工作倒计时’表格,每项工作的进度情况、时间剩下多少、责任人等写得一清二楚,还形成了每天一调度、三天一总结的工作制度,特别是‘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切’的服务意识,已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
当年成立“马上办”办公室,是大连开发区自主创新、自加压力的一次尝试,是闻名中外的一大创举,它打上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的烙印。
如今,大连开发区已成为金普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已内化为国家级新区的前行动力。在环境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的今天,“马上办”穿越时空,与“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要求相融合,再次叫响,成为新区向企业作出的郑重承诺,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以“店小二”的精神为企业服务的自觉行动。
2018年7月25日,传承“神州第一开发区”精神,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目标,“马上办2.0”——金普一号“马上办”专线开通。
改变的是名称,不变的是初心。新区管委会承诺:只要是企业的诉求,无论什么时候的事,无论什么样的事,都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相关手续办理、项目落地等方面遇到困难。企业上午反映问题,新区下午就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夜以继日,两天内就拿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案,创造了新的“金普速度”,也堪称金普一号“马上办”专线的效率样板。与中冶北方合作、协助该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的大连坤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全程参与了整个过程,直言新区这种勇于敢当、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做法让人欣慰。
截至9月13日,金普一号“马上办”专线受理诉求164件。以专线为抓手,新区各部门第一时间接办、第一时间转办、第一时间办结、第一时间反馈,以“马上就办”的速度和效率、“办就办好”的成果和标尺,小事立即办、难事研究方案办、涉及上级政府权责的事积极协调办,积极回应和满足企业合理诉求,尽心尽力、用切实工作成效为企业困难划上句号。
从开发区精神到金普精神,“马上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记者 方亮)
责编: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