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 > 新区动态

大连自贸片区 仓储货物“物联网”监管 一个月为企业节省逾2万元

信息时间::2022-09-08

字体:[小]

  (通讯员 冯夫光 庄树国 张鹏 崔智博 记者 方亮)近期,大连普冷獐子岛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通过仓储货物“物联网”监管新模式,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节省了运营成本约2.5万元,为货主节省了仓储费用约1.8万元。该模式是大连自贸片区联合大窑湾海关对原有“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制度的优化升级,当企业满足视频监控、库位标识、货物电子标识等技术要求,可允许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通过电子标识进行分类管理。

  “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制度,是允许非保税货物以非报关方式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保税货物集拼、分拨后,实际离境出口或出区返回境内的海关监管制度。该制度可有效盘活区内企业闲置的仓储资源,也为进出口企业开展非保税货物与保税货物出口集拼和国内分拨业务创造了条件。

  由于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非保税货物要求与保税货物在不同区域分别存放,以往在做分类监管时,保税货物转为非保税货物需将货物移库至非保税区域,不仅会给企业增加时间成本,也会产生库内作业费用,每1000吨货物移库,就需要4名工人及叉车,用时2天,涉及不同楼层还需要使用提升机。

  目前,大窑湾海关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仓库管理系统(WMS)+远程监控+手持终端”的方式,对仓储货物实行电子身份管理,对货物赋予电子标识,非保税货物与保税货物即使同仓存储、分类管理,通过辅助系统对非保税货物与保税货物进行性质互转时,也不再需要移动货物位置,只需更换货物电子标识,即可完成身份转变。该模式可快速查找货物位置,核实货物信息,对货物进行监管,消除了仓储企业移库增加的时间成本和作业成本,提高了仓库的利用率和周转率。

责编:新闻中心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