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 > 部门动态

新区海洋牧场承载渔业转型新希望

信息时间::2016-09-07

字体:[小]

  由于海洋污染和捕捞强度的不断加大,新区海洋环境质量逐渐下降,海洋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同时因海水过度养殖带来的环境、病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如何优化新区渔业产业结构,保障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迫切破解的难题之一。2004年以来,新区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海洋牧场、修复近岸渔业资源的工作思路并付诸实施。多年来,新区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全力推进区域海洋牧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海洋牧场是指通过改善或改造海洋局部环境条件,同时将人工培育到成活率较高阶段的生产对象幼苗释放到自然海域,提高自然海域的生产力,实现自然海域的“农牧化”生产。其实质是通过生物栖息地养护与优化技术,有机结合增殖与养殖等多种渔业生产要素,形成环境与产业的生态耦合系统;通过科学利用海域空间,提升海域生产力,建立生态化、良种化、工程化、高质化的渔业生产与管理模式,这种生态型渔业发展模式颠覆了以往单纯的以捕捞、设施养殖为主的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克服了由于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以及因近海养殖带来的海水污染和病害加剧等弊端, 对于保障我区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资源与渔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海岸线长478.4公里,辖区海域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岛屿76个,渔港40处,适宜增养殖生产海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盛产鱼、虾、贝、藻等各类水产品几十种,水产资源较为丰富。

目前,新区已有黄、渤海10大海洋牧场示范区,累计建设海洋牧场面积19.9万亩,造礁507.5万方,总投资4.60亿元。其中:黄海有黑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总面积5333亩,造礁74.6万方,总投资7510万元)、城山头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总面积11638亩,其中藻场建设3000亩,造礁32万方,总投资3120万元)、石槽海洋牧场示范(建设总面积30632亩,造礁15万方,总投资1000万元)、金石滩黄金海岸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总面积11309亩,造礁43万方,总投资3525万元)5个海洋牧场示范区、马坨子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总面积2147亩,造礁10万方,总投资1077万元);渤海有蚂蚁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总面积49849亩,造礁18万方,总投资3500万元)、大魏家港南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总面积21258亩,28.9万方,总投资2108万元)、大魏家港北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总面积23928亩,造礁51万方,总投资8581万元)、玉兔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总面积38156亩,造礁190万方,总投资1.20亿元)、孔坨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总面积4488亩,造礁45万方,总投资3600万元)5个海洋牧场示范区。

目前,新区海洋牧场建设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以大魏家港北海洋牧场示范区为代表,主要以人工鱼礁投放和海洋生物增殖放流为手段,以渔业资源养护、海域生态环境修复主要目的;二是增养殖型海洋牧场以城山头海洋牧场示范区为代表,主要以海藻场营建、增殖渔业或海珍品的种苗繁育和养殖为主要目的;三是休闲观光型海洋牧场以玉兔岛海洋牧场示范区为代表,随着新区休闲渔业的兴起而出现,以休闲垂钓和旅游观光为主要目的,是海洋牧场功能的最新拓展;四是综合型海洋牧场以蚂蚁岛海洋牧场示范区为代表,兼具多项功能,在渔业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开发休闲垂钓功能,或在生态修复型海洋牧场开发休闲观光功能、珍稀物种保护(斑海豹)和鱼类增养殖功能。

截至目前,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已争取国家建设资金2400万元,市、区两级财政配套资金1956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资金1.61亿元进行增殖区海珍品苗种放流,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19多亿尾。通过近年来开展的海洋牧场建设,金普新区已累计实现渔民增收13亿元,惠及渔民4万多人,为促进地方稳定、促进和谐渔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按照《大连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部署,新区海洋牧场建设要广辟资金渠道,通过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加入,充分发挥海洋牧场建设比较效益优势,扶持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建设和扩大海洋牧场示范区规模,使海洋牧场建设投资渠道更加畅通。加强建设力度,进一步开辟人工鱼礁、底播增养殖、网箱生态养殖等多种类型海洋牧场建设,增强增殖放流等资源养护措施,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由“海养人”到“人养海”的转变,全力推进新区海洋牧场建设优化升级,实现新区海洋渔业发展陆海统筹、三产贯通的新业态。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