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留守”的标签反噬着孩子们的自我,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的不是空谈,而是植根于责任情怀的真实行动。大连市金普新区向应中学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启动了“留守海娃之家工程”,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目前,“留守海娃之家工程”已上报国家教育部立项。而为了实施这项工程,向应中学的老师们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向应模式”:让“留守海娃”共有一个家
日前,在刚刚揭晓的2016年度上半年“金普好人”评选中,人们看到了向应中学校长刘峰的名字。刘峰校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始终不忘初心。在大家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位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的好老师,更是位宅心仁厚的好人;由他创办的“留守海娃之家”则不仅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问题务实管用的好模式,同时也是对传统学校精神的一种回归。
最难忘的“家访”
来到向应中学,这里是老一辈革命家关向应的故乡,向应中学正由此而得名,并由王震副主席亲笔题写。这也为这所乡村中学注入了一份沉甸甸的红色文化元素。
2013年8月,刘峰调任向应中学校长。他很快发现,由于地处农村,向应中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无法与城市中学相提并论。更让刘峰感到不安的是,老师和同学们的情绪普遍比较低落。为了尽快扭转这一局面,他提出了实施“全员家访”的建议。
曾几何时,家访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如今,家访却被电话、微信群所取代。在很多学校,老师们已经习惯了“坐等家长校访”,这不能不说是家访的一种悲哀。在刘峰看来,家访是不该被遗忘的好传统。“每到周末,我们就开车拉着班主任,浩浩荡荡的开进村子里,学生家长很热情,知道我们要来家访,很早就在路边等着我们,让我们深受感动。从家访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的东西,用一位年轻班主任老师的话来说,‘校长,家访让我知道了以后怎样去教育、关爱管理学生了’。通过家访,我们对留守海娃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向应地处农村,但耕地很少,农民基本上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家访中,刘峰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扔在家里,这些“留守海娃”因缺乏家庭温暖,往往胸无大志,性格孤僻,行为不受约束,这些都很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问题,给“留守海娃”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不仅通过全员家访为全校48名“留守海娃”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而且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全面的问卷调查。很快,学校就收到了家长的自愿申请书。在此基础上,校领导又亲自带队通过对学生的全面家访,逐一排查落实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最终,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正式启动向应中学“留守海娃之家工程”,对向应中学“留守海娃”进行托管。
勇于突破敢担当
学校成立“留守海娃之家”的消息一经传开,学生和他们远在城里打工的父母都很高兴。然而,刘峰校长和向应中学的老师们却面临着新的挑战——
尽管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很多现实困难依然是明摆着的,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三点:一是学校原有宿舍面积极为有限,而且和教学楼位于同一栋建筑内。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海娃之家”,急需新建一所单独的男女生宿舍。然而由于学校办公资金非常有限,仅凭校方一己之力很难实现这个梦想;二是大部分海娃家庭都比较困难,仅是一日三餐的费用很多家庭都表示无力承受。只有通过爱心捐助,才能使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有所保障,减小压力,进而让他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健康;三是大多数留守海娃还没有养成集体生活的习惯,自身约束性较差,需要有一支具备较强管护能力,相对稳定的管护队伍。学校的老师们不仅工作忙,而且大都有自己的实际困难,很难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再拿出精力负责管护。
面对困难,刘峰等人没有止步不前。他们一方面依据辽宁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出一系列的有效的管理制度,组建起一支责任心强的教师管护队伍和爱心志愿者团队;一方面努力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与帮助。
刘峰校长坦言:“我们的留守海娃之家不仅仅只是在单纯看管海娃,而是更加重视留守海娃各方面的培育;我们不仅能够提供宽敞明亮的留守海娃餐厅,而且能够保证每日三餐饮食都达到营养、健康配餐;我们不仅能够保证留守海娃的校内安全,而且还能够保障他们往返学校的交通安全;我们不仅有专职的医务人员和医务室保证了留守海娃的身体健康,也有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室为海娃的心理健康提供了保障;我们有优良的师资管理队伍,不仅为留守海娃们提供了学业保障,也能够为海娃们设计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得留守海娃们在学校不孤独、不寂寞。总而言之,我们的这个“家”要实现对留守海娃吃、穿、住、行、学、心的全方位管理。”
梦想成真
如今,已经有100多名海娃入住“留守海娃之家”,“留守海娃之家”的建设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向应街道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多位爱心人士的资助。市、区、街道领导先后莅临向应中学,对“留守海娃之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多家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也到学校进行实地参观,并给予留守海娃和学校相应的帮扶。
2016年5月2日,在当地政府、教育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之下,“留守海娃之家”提前竣工。向应的“留守海娃”们终于拥有了梦想中那个共同的家。
采访即将结束时,刘峰校长感慨地说:“中国有6000万的留守儿童,他们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伴的生活。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的目标。这注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持续推进留守海娃之家建设,让这一创新模式走出金州,走向全国,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从中受益。”
责编: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