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降雪带来了暂时的交通堵塞,更有大风+降温,这也给户外劳动者们带来不小的考验。
一、低温作业有怎样的影响?
1、对皮肤温的影响
受冷后首先是裸露的皮肤温度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的加大,皮肤温逐渐降低,皮肤开始出现潮红,继之出现冷、胀、麻、痛等症状,以及皮肤感觉逐渐减弱,严重时可出现冻伤。
2、对体温的影响
在冷环境中,体温的变化不如皮肤温变化那样敏感,但一旦体温出现明显降低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要比皮肤温下降严重得多,可能出现呼吸次数、心率减少、血压下降,称为“重症低体温”。
3、对全身的影响
机体受冷后易引起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意外,这也是寒冷地区脑中风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在冷热温差较大的环境中作业,从业人员易产生疲劳、倦怠、感冒、手脚发麻、发酸、牙痛、尿频等症状)。
4、寒冷也是导致雷诺氏症候群、末梢性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眼角下垂)的诱发因素之一。
二、低温作业预防冻伤等职业病的措施有哪些?
1、低温作业应穿着足够量的防寒服装,并保持服装干燥。要保证服装覆盖部位(躯干部位)的平均皮肤温度不低于33℃。
2、重点加强手、脚、膝关节、腰部和腹部等局部的冷防护措施,可以采用手套、护膝、护腰、防寒鞋等防护用具来防寒保暖。
3、须防止过度疲劳和过度饮酒。在没有特殊的防护下,不可在湿冷环境中睡眠。
4、注意营养保健,多补充维生素A、B2、C有增加预防寒冷的作用。
5、在冷环境中连续作业时间不宜过长,可适当增加休息次数,延长休息时间,防止身体连续受冻时间过长。
三、怀疑自己有职业病,应该怎么办?
1、劳动者如怀疑自己因工作原因引起职业病,应及时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
2、低温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告知劳动者职业危害,并提供必要的采暖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防寒保暖用具),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3、冷藏加工行业、建筑行业、港口码头运输行业、环卫行业等在冬季都属于低温作业的高危行业,应当高度重视防寒工作,谨防职业病发生。
责编:向应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