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区营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因地制宜,协调规范推进“放管服”改革
1.推进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全面梳理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对应取消、承接和调整行政职权事项21项,规范编制金普新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等情况,动态调整权责清单。
2.充分发挥“点菜式”放权机制。根据新区实际和发展特点,组织各部门争取更多省市权限下放,力争全面实现“新区事新区办”,全面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营商环境。
3.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扩圈增容。线上依托建行“智慧政务一体机”,接入全国28个省份“跨省通办”服务功能,1500项跨省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线办理。线下与苏州相城区签订“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实现40个事项异地可办,加入由北京市延庆区等23个城市和地区组成的“环渤海城市政务服务通办圈”,打破事项办理的属地化管理限制。
4.街道事项“掌上办”便民利企。与新区民政局携手打造“金普民生综合服务平台”,试运行期间该平台可线上办理业务56项。同时,该平台已链接“人社网办大厅”和“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小程序,可直接跳转至两个平台办理其所有在线业务。
(二)精益求精,标准化构建优质高效政务服务体系
1.优化升级政务大厅服务。一是优化政务大厅各类综合窗口设置,涵盖26个部门、515个事项;优化“24小时自助服务办理区”,优化帮办代办区、自助服务区、制证发证区服务,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二是与甘井子区联合推出217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两区企业群众办事实现就近能办、异区可办、少跑快办。
2.完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一是编制《金普新区便民服务站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二是协同建设银行在全区布设144个“裕农通”便民服务点,覆盖140余个行政村,已累计办理各类事项1万余件。
3.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水平。一是在全省率先推出“免证办”服务。推广使用“辽事通”APP电子亮证,13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扫码亮证”。二是上线300项“全市通办”事项,依托材料、流程及审批规则“三统一”,在新区政务大厅开设“全市通办窗口”,通过异地收件、内部流转、属地办理的方式,实现全市通办、异地可办。三是实现185项“一件事一次办”。对照省市建议清单,围绕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新增“一件事”事项96项,已累计上线运行185项。
4.打造“金快办”服务品牌。在街道设立“金快办”政务服务事项综合窗口,将500余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和48项企业参保业务进驻办理,首期试点选在炮台街道,辐射石河、三十里堡、复洲湾等周边区域。
5.推进惠企政策一站汇聚。一是在东北率先应用“政策计算器”。上线惠企政策服务平台2.0版,10000余条惠企政策实现精准推送和免申即享。二是在全市率先推出“企业开办大礼包”。免费为新开办企业提供营业执照、五枚印章、税盘等,企业可以“按图索骥、拎包入驻”投资兴业。
(三)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1.狠抓指标优化提升。精准对照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委托毕马威国际咨询公司制定符合金普特色的优化提升方案,形成包含80项具体任务的《金普新区营商环境专项优化提升任务跟踪台账》,对优化任务进行现场核验,形成《新区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任务实施情况跟踪报告》。梳理全区创新举措并汇编成《金普新区营商环境优化年度十佳案例》,将新区关于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好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并加以推广。
2.坚持学用结合贯彻两个《条例》。印发两个《条例》学习贯彻通知,以学习两个《条例》为依托,积极转化学习成果,对2019年以来政府拖欠款、履约、供地及其他政府失信问题进行全面摸排,市局转办的24个政府失信问题全部按时销号,共拨付欠款3266.97万元,企业回访满意率100%。
3.高效办理营商环境投诉案件。建立营商环境投诉处理工作体系,将投诉办事纳入实绩考核体系。全年共办理省市转办件22个,组织召开调度会17次,回复率100%,企业投诉举报案件实现快转快办,限时办结。
(四)开拓创新,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1.夯实政务信息化基础。一是优化升级电子政务外网。对政务外网升级改造,网络传输带宽达1Gbps,出口带宽达3Gbps。二是扩大电子政务外网覆盖面。全区310个社区(村)连接政务外网,纵向覆盖区、街道、社区(村)三级行政区域,横向连接各政务部门,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网络互通。
2.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应用。一是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组织新区45个电子证照挂载和100个资源目录更新,19个相关部门定期报送证照数据及更新政务资源目录,两项工作位于全市前列。二是梳理数据需求。梳理各相关部门数据需求,形成150余条数据需求清单,与市级部门逐一确认后将数据提供情况反馈至相关单位,为其提供数据支撑。
3.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一是开展“一网协同”项目建设。配合市大数据中心完成“一网通办”等共性政务信息系统的升级工作,牵头完成新区OA系统与市“一网协同”系统对接工作。二是推进“一网统管”场景建设。“金普社区通”“社会治理智慧平台”上线运行;“四好农村路平台”“智慧环保”“燃气监管平台”试运行;“智慧森林防火平台”正在推进部署;“交警指挥平台二期”完成招标;“数字城市安全与应急综合管理平台”进行招标前期准备工作。
4.打造政务资源共享平台。新区政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已测试挂载22个单位的242个数据项。
二、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工作人员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具体工作内容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彻,存在不重视、走过场的现象。
(二)在法治政府工作方面缺少创新。法治建设工作多为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部门工作要求,缺乏主动谋划和积极创新。
(三)网上审批深度不够。部分事项只能网上提报、网上预审,“一网通办”水平与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三、2022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头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等多种形式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理论联系实际,加快提升党员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
(二)扎实推进党员干部学法懂法守法。坚决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职责,把法治建设纳入营商局整体工作规划,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懂法守法当成法治政府建设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三)持续加强两个《条例》宣传。结合营商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实际,通过电子屏幕宣传、印发《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手册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党员干部及办事群众全面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立法背景和现实意义。
四、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努力推动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简政放权质量和效率,围绕商事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提升,将“金快办”营商品牌在全区推广,真正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多点办”。
(三)数字赋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全区各部门数据管理职能,推进数据治理,形成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
责编:数据局